投放食蚊鱼对付登革热,引生态平衡争议
字号:T|T
2014-10-16 来源:新华社 作者:foodpp.cn 浏览次数:261
食蚊鱼,又称柳条鱼、山坑鱼,原产美国东南部、墨西哥和古巴,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,耐污染,适应力强,繁殖能力高,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作灭蚊用途。这也是该鱼种得名的原因,又像柳条所以又名是柳条鱼。然而香港和台湾地区早年曾引入食蚊鱼,后对本地青鱂鱼等物种生存造成影响。食蚊鱼是被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中的鱼类,控制不当就会变成外来生物物种入侵,这对生态平衡系统将是困扰。
自9月以来,广东省出现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,全省已出现登革热病例3万多例,其中最严重的广州市占了27000多例。为应对广州严峻的登革热疫情,广州市水务部门除了对供水窨井、下水道、排水检查井、雨水口、河涌范围内的绿化带等清积水、灭蚊,还投放了食蚊鱼。有媒体称仅天河区的天河公园湖、新塘水库、岑村水库及沙河涌等水体中就投放了5.4万尾食蚊鱼。
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说,登革热的防治最好的办法是提高整体的环境,对外来物种的引进要慎重,要反复论证,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在澳大利亚,食蚊鱼被认为造成布里斯班附近亚热带河流中彩虹鱼的绝种,属濒危动物。
对此,广州市水务局有关工作人员在1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食蚊鱼主要都是投放在可控的静态水体中,如人工湖、喷水池等,“但具体投放数量有多少,仍在统计当中”。
《广州市防控登革热工作指引》中提出投放食蚊鱼的范围仅限于“供观赏的喷水池可放养食蚊鱼或观赏鱼”。

自9月以来,广东省出现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,全省已出现登革热病例3万多例,其中最严重的广州市占了27000多例。为应对广州严峻的登革热疫情,广州市水务部门除了对供水窨井、下水道、排水检查井、雨水口、河涌范围内的绿化带等清积水、灭蚊,还投放了食蚊鱼。有媒体称仅天河区的天河公园湖、新塘水库、岑村水库及沙河涌等水体中就投放了5.4万尾食蚊鱼。
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说,登革热的防治最好的办法是提高整体的环境,对外来物种的引进要慎重,要反复论证,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在澳大利亚,食蚊鱼被认为造成布里斯班附近亚热带河流中彩虹鱼的绝种,属濒危动物。
对此,广州市水务局有关工作人员在1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食蚊鱼主要都是投放在可控的静态水体中,如人工湖、喷水池等,“但具体投放数量有多少,仍在统计当中”。
《广州市防控登革热工作指引》中提出投放食蚊鱼的范围仅限于“供观赏的喷水池可放养食蚊鱼或观赏鱼”。

- 上一篇:浙江2014年8月止进口食品的大数据公布
- 下一篇:巨型杀人蟹——蜘蛛蟹,日本的最大